隨著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天然河砂資源經(jīng)過數(shù)十年的開采,蘊藏量急劇減少,而近年來水利流域治理工程、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,主要河流控制性水庫的建設,使河砂的補給量又大大減少;同時,河道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的加強,對危及防洪水利及航運的江河實施禁采,開采范圍進一步減小,因此,天然河砂開采數(shù)量日趨減少。為適應建設工程的各種需要,除了加強資源管理外,迫切需要新的資源來代替天然砂。在這樣背景下,機制砂需求急劇上升。
然而,由于機制砂工藝上采用洗砂一道程序,使得機制砂的廢水如果不經(jīng)處理直接排放入河道就會污染河道,影響河道水質(zhì),影響河道景觀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優(yōu)化機制砂工藝流程,采用廢水預處理加壓濾處理的模式對機制砂廢水進行處理。
機制砂廢水主要問題是懸浮物的大幅增加,即泥沙顆粒大量進入水體,引起水體pH值、化學需氧量等變化,制砂后廢水固含量質(zhì)量百分比濃度8%——10%,排放水濁度21000度。洗砂后廢水全部直接排入河道中,不僅對河道水體造成污染,河道兩岸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造成破壞,而且對砂場附近居民提取生產(chǎn)生活用水造成極大不便。
工藝流程設計
通過對該砂場水質(zhì)檢測數(shù)據(jù)的分析,機制砂廢水的主要問題是洗砂水中懸浮顆粒的大量增加,因此機制砂的廢水處理主要針對去除懸浮物的處理即可。廢水處理的關鍵在于通過物理、化學手段加速沉淀生成、凝聚和沉降、析出,最終形成達標清水排出。在我國,對機制砂廢水也采用了多種處理方法,例如采用平流式沉砂池方式、沉砂池加沉淀池方式、三峽古樹嶺二期的廢水綜合處理方法等[1]。
工藝流程:先用初級沉砂池自然沉降的辦法將細砂沉淀下來,進而控制進入過濾設備的固含量,以達到降低設備投資的目的。然后通過添加相應絮凝劑,形成顆粒沉降,上層清液進入清水池,下層淤泥進入壓濾設備進行壓濾,濾液進入清水池回收利用,設計工藝流程見圖。
機制砂廢水處理系統(tǒng)工藝流程圖
①初沉池自然沉降
由于機制砂洗砂用水量大、廢水具有泥砂含量高、水中泥砂粒度分布范圍廣等特點,如所有廢水全部進入壓濾機勢必需要大量的設備投資,并且壓濾機也難以適應寬粒度范圍的過濾,進而造成過濾困難;設置初沉池,使廢水中的大部分粗顆粒在初沉池內(nèi)得以靠重力自然沉降,挖機挖去,以減小后續(xù)單元的泥砂處理量。
②紊流渠藥劑絮凝
廢水在該系統(tǒng)各單元間的傳遞大部分以自流為主,有效降低了設備投資和能源消耗;不僅如此,連接初沉池和平流沉降池之間的輸送渠附加上紊流裝置后,被用做加藥節(jié)點,藥劑加入后隨廢水在渠內(nèi)形成紊流,充分混合,有效減少了攪拌設備的資金投入。
③平流池清水溢流
經(jīng)藥劑絮凝后的廢水形成絮狀物,進入平流池沉降,通過污泥輸送泵將沉入池底的泥份輸送到污泥壓濾機內(nèi),上清液經(jīng)溢流堰進入清水池。
④壓濾機污泥脫水
平流池內(nèi)的泥份進入壓濾機,過濾出來的清液流入清水池,脫水后的泥餅可用于制磚、建筑或者直接填埋等。
?、萸逅厍逅占赜?/span>
壓濾機和平流池的清水匯集到清水池,經(jīng)水泵重新輸送回洗砂工段,用于洗砂。